汇丰鲸吞恒生,港股“大鱼时代”谁来跟注?

2025-10-13 心流网

香港中环交易大厅的屏幕上,恒生银行股价一路飙升,盘中最高涨幅超过40%,创下168港元的历史新高,这场突如其来的暴涨背后,是一场酝酿已久的资本盛宴。

10月9日,汇丰控股宣布以每股155港元现金收购其尚未持有的恒生银行剩余股份,总作价高达1061.56亿港元。这场溢价30.3% 的收购,不仅将改写两家银行长达六十年的股权关系,更可能成为香港银行业整合浪潮的起点。


千亿筹码,汇丰的底牌


汇丰此次出手,堪称香港金融史上最豪爽的“筹码”。


每股155港元的收购价,对应恒生银行总估值达2900亿港元,相当于其2025年上半年账面价值的1.8倍。这一估值水平,远超香港银行业同业。


更关键的是,汇丰明确表示,所有收购资金将来自集团内部资源,无需外部融资。这笔136亿美元的现金调动能力,展示了汇丰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实力。


汇丰集团行政总裁艾桥智称此举为“对香港经济的重大投资”,但市场更关心的是,在这场豪赌背后,汇丰究竟看到了哪些其他机构未能察觉的机会?


六十年股权局的终章


汇丰与恒生的故事,始于1965年那场改变香港金融格局的挤兑风波。


当年5100万港元获得51%股权,到如今1061亿港元收购剩余37%股权,汇丰用一甲子时间完成了一场教科书级的投资。


恒生银行自1972年在港交所上市,53年来始终是香港本地银行的标杆。此次私有化建议,既是对历史的告别,也是对未来的重新布局。


“这不仅是资本的考量,更是战略的必然。”一位资深银行业分析师指出,“在香港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整合或许是最好的选择。”


大鱼时代,谁将跟进?


汇丰的这一步,很可能开启香港银行业的“大鱼时代”。


数据显示,香港银行业正面临净息差收窄、盈利增长放缓的挑战。2025年上半年,恒生银行股东应得溢利同比下跌30.46%,不良贷款率升至6.69%,其中香港商业房地产是主要风险源。


在此背景下,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成为破局关键。汇丰在公告中直言,私有化将使公司能够“更同步地在两个品牌部署科技投资”,提升运营效率。


市场普遍关注,哪些机构可能成为下一个“跟注者”?中银香港与南洋商业银行的整合会否加速?渣打会否对旗下业务进行类似调整?




截至发稿,恒生银行收盘报149.8港元,单日涨幅25.88%,市值突破2800亿港元。而汇丰控股股价则承压下跌,市场正在消化这笔千亿交易带来的影响。


香港银行业这场“大鱼游戏”刚刚开始,汇丰已经掷出千亿筹码,下一个下注的会是谁?


-END-



免责声明:本文参考来源于汇丰控股有限公司、恒生银行有限公司联合公告、恒生银行《2025年中期报告》、香港交易所行情数据、UBS研究报告、彭博终端实时行情、公司公告摘要以及新浪财经等公开报道,本文仅供学习与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

相关文章

热点推荐